基因突变很常见,不算高危因素
首先,基因突变可以在早期肺癌的任何组织类型里出现,包括从非典型增生到浸润癌,甚至在良性组织里也能检测到。目前早期病理的高危因素只有高级别组织学亚型(微乳头、实体型、复杂腺体)、气道播散、胸膜侵犯、脉管侵犯等,基因突变并不属于早期病理高危因素。而术后是否需要辅助治疗,目前指南主要还是依据分期,1A期暂时不推荐辅助治疗;对1A期伴有高危因素的患者,要根据具体情况精准选择方案。如果早期患者病理中没有高危因素,即使存在基因突变,也不需要治疗。

基因突变和组织学亚型的关联
基因突变类型和组织学类型也存在潜在联系,比如粘液性腺癌容易出现KRAS突变,伴随复杂腺体类型也常与ALK突变相关。基因突变是肿瘤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驱动基因的强弱
驱动基因也有强弱区别,比如肿瘤如果伴随较强的驱动基因(如ALK、RET、抑癌基因TP53等),在同样的生长时间里,生长速度会比其他驱动基因或野生型更快,出现T分期偏晚和组织学类型较差的概率更高,发生部位转移的可能性也相对更大。比如我们经常发现TP53抑癌基因突变常出现在浸润癌中,并且伴有高危因素(比如肿瘤直径大、高级别组织类型等)。
对早期预后的影响
对于早期或复发需要辅助治疗的患者,如果有突变并且能匹配靶向药,治疗的选择就更多,相对生存时间自然也会更长。所以如果只从基因角度片面来看,基因突变对早期肺癌确实是有影响的!
需要理解的是,患者看到的文献大多只是从单一因素整理数据来分析预后影响,比如只看肿瘤分期、组织学类型、淋巴侵犯、气道播散、胸膜侵犯等因素。其实肿瘤的预后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肿瘤的分期和组织学类型。目前早期高危因素只包括高级别组织学亚型(微乳头、实体型、复杂腺体)、气道播散、胸膜侵犯、脉管侵犯。如果患者病理中没有以上因素,不管影像是磨玻璃还是实性病灶,即使存在较强的驱动基因,也不会对预后造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