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近日,在《健康之路》的一期节目中,一位年轻的肠癌康复者小龙(化名)分享了自己的患病经历,“感觉自己这个病,完全就是自己作出来的。”在镜头前,肠癌康复者小龙回首自己患病前的饮食习惯,不禁感慨万千。他曾经经营着一家烧烤店,工作忙碌,下班晚,烧烤便成了他每日的“夜宵标配”。这种看似“美味又过瘾”的生活持续了约一年,最终却让他付出了健康的惨痛代价。

小龙的经历并非个例,而是现代都市生活中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的一个缩影。外卖、聚餐、夜宵……我们的餐桌日益丰盛,却也悄然埋下了健康的隐患。节目中,专家明确指出,一种被称为“三高”饮食的习惯,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三高”,指的并非我们传统意义上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而是饮食中的高油、高脂、高盐。

一、高油高脂饮食:肠道的“双重打击”

我们常吃的烧烤、油炸食品、肥肉等,都属于典型的高油高脂食物。它们对肠道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致癌物的“催化剂”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徐凯副主任医师在节目中解释,食物在经过烧烤、煎炸等高温烹饪过程中,会产生多种致癌物质,如苯并芘和杂环胺。这些有害物质进入肠道后,会持续刺激肠道黏膜,引发慢性炎症。

想象一下,我们的肠道内壁就像一块需要精心呵护的土地。致癌物不断地“破坏”,身体则启动“修复”机制。在这种“损伤-修复-再损伤-再修复”的恶性循环中,细胞很容易“忙中出错”,发生异常增生,形成肠息肉。而一部分肠息肉,正是肠癌的“前身”,在持续的不良刺激下,它们便有可能发生癌变。

2.肠道菌群的“颠覆者”

高油高脂的饮食还会严重破坏我们肠道内的微生态平衡。我们的肠道里生活着数以万亿计的细菌,有好菌(有益菌),也有坏菌(有害菌)。健康的饮食有助于好菌生长,抑制坏菌。而高油高脂食物则是坏菌的“最爱”,会导致有害菌群大量繁殖,有益菌群受到压制。这种菌群失衡不仅会加剧肠道炎症,还会影响整体免疫力,为癌症的发生创造了“温床”。

二、高盐饮食:悄无声息的“隐形杀手”

除了油和脂肪,盐也是一个常被忽视的危险因素。节目中提到了咸菜、咸鱼、腊肉等腌制食品,这些都是国人餐桌上的常见菜肴,但它们却是典型的高盐食物。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建议,成年人每日食盐摄入量不应超过5克。然而,仅仅一小碟咸菜或几片腊肉,就可能让您的盐摄入量轻松超标。

高盐食物的危害在于其富含的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本身不致癌,但进入人体后,会在胃酸等环境下与蛋白质分解产物发生反应,形成强致癌物——亚硝胺。长期大量摄入这类食物,无疑会显著增加消化道癌症(包括肠癌)的风险。

三、拉响警报:当偶尔的“放纵”变成危险的“习惯”

看到这里,您可能会有些紧张:“难道我以后一口烧烤、一片腊肉都不能吃了吗?”

专家给出的答案是:关键在于频率和量。

我们的身体拥有强大的免疫和代谢系统,偶尔吃一两次“三高”食物,身体能够进行自我调节和清除。但如果像小龙一样,将这种不健康的饮食方式变成日常习惯,每周达到3到5次甚至更多,那么身体的防御系统就会不堪重负,各种健康问题便会接踵而至,结直肠癌的风险也随之急剧升高。

此外,不规律的饮食时间,如饥一顿饱一顿、暴饮暴食,同样会加重肠胃负担,打乱消化系统的工作节律,为肠道疾病的发生火上浇油。

写在最后:守护肠道健康,从改变餐桌开始

小龙的故事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但也带来了希望——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健康可以重回我们身边。对于关注营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我们来说,预防肠癌,需要从每一餐做起:

调整烹饪方式:多采用蒸、煮、炖、凉拌的方式,减少煎、炸、烤的频率。

学会看配料表:购买包装食品时,关注营养成分表中的“钠”含量,选择低盐产品。

增加膳食纤维: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和豆类,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出有害物质,是肠道的“清洁工”。

保持饮食规律:尽量做到三餐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和长期饥饿。

健康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源于日复一日的良好习惯。让我们从今天起,告别“三高”饮食的诱惑,用科学、均衡的营养,为自己的肠道健康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

来源: 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