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谁懂啊!
沈阳这周天气
直接开启“烧烤模式”啦
出门就像进了桑拿房
没走几步就汗如雨下
感觉自己都快变成
“行走的烤肉”了
为此,辽沈晚报记者采访多学科医生提醒市民朋友密切关注天气变化的同时,了解并掌握高温天气相关健康知识,合理安排户外活动,避免高温时段出行,确保身心健康。
中医智慧
“以热防暑”,热茶热水澡,巧避酷暑更健康
气温升高,酷暑难耐,不少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开足空调、畅饮冷饮、冲个凉水澡……这些“以凉抗热”的方式似乎是降温消暑的常态选择。然而,中医专家却提醒,过度依赖寒凉对抗高温并非最健康的防暑之道,反而可能因寒热急剧交替,导致身体难以适应,埋下健康隐患。
AI生图
沈阳市中医院针灸科二病房主任赵钧表示,想要舒适、健康地过夏天,还需要采取“以热攻热”的方式,痛快出汗。
01
喝热茶,消暑降体温
夏季饮温热茶水可使汗腺舒张排汗,散发体内热量,从而降低体温,有助于消暑。
茶叶中还含有丰富的钾,有助于纠正倦怠无力和食欲减退。对热性体质的人来说,可以饮用绿茶,或者空腹饮半发酵的乌龙茶;对脾胃阳虚的人来说,最好喝红茶或少量半发酵的铁观音或乌龙茶。
02
热水澡,帮助机体排热
在炎热的夏天,一动弹就一身汗,这时很多人喜欢冲凉,用冷一点的水迅速降温。赵钧主任介绍,夏季毛孔张开,人体突然用冷水激一下,毛孔就会立即紧缩,导致身体里面的寒气出不来,最终造成对身体的伤害。同时,夏天天气热,人们血管扩张,突然间的冷水浴有可能引起颅内血管功能异常,发作时会有头发晕、眼发黑、呕吐的现象,严重的话,可能会引起颅内大出血。
夏天气温接近人体的温度,人体散热方式以汗蒸发为主,所以用热来除热才是比较好的养生方法。该出汗时出汗,这才是符合自然规律和人体节律的方式。
出点汗,逼出陈年寒邪:“中医上讲:‘寒者,凝之。’东北冬季漫长严寒,东北人大多寒性体质,气血运行差。夏季是毛孔张开的时候,这个时候最适合多出汗,逼出体内的陈年寒邪,这样可以在立秋之后减少患上风湿病的几率。”赵钧主任表示,“‘冬病夏治’就是利用夏天阳气生发的机会,利用热性的扶阳灸、贴敷等方法将体内寒气驱除。”
急救必知
夏季高温下的健康警报
与急救黄金法则
最近持续攀升的高温天气里,一个危险的健康威胁正悄然逼近——热射病。作为最严重的中暑类型,热射病一旦发作,若未及时处理,死亡率极高。沈阳急救中心裴有为医生建议,市民朋友要掌握了解热射病的发病机制、症状表现及科学防治方法,为我们在炎炎夏日筑起一道坚实的健康防线。
热射病:高温下的致命危机
裴有为医生表示,热射病是由于长期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衡,导致核心温度迅速升高(通常超过40℃),进而引发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急症。它就像一场体内的“火灾”,不仅会灼伤大脑神经细胞,还会造成肝脏、肾脏、心脏等重要器官衰竭。
“热射病分为两种类型,劳力性热射病,常见于高温环境下高强度作业人群,如建筑工人、快递员。”裴有为医生介绍,“还有一种是非劳力性热射病,多发生于年老体弱、散热功能差的人群,如长时间处于无空调室内的老人、肥胖者,甚至包括被遗忘在密闭车厢内的儿童。”
识别危险信号:热射病症状早发现
热射病的发作并非毫无征兆,其早期症状与普通中暑相似,极易被忽视。轻度中暑时,可能出现头晕、乏力、多汗、口渴等症状,此时若及时降温休息,症状可缓解。裴有为医生进一步说明,“发展为热射病,患者会出现体温急剧升高、意识模糊、抽搐、昏迷,皮肤灼热干燥无汗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呕吐、便血、心律失常等多脏器损伤表现。若发现身边有人出现上述症状,必须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并送医治疗。”
争分夺秒:热射病急救黄金法则
裴有为医生提醒,若发现有人疑似热射病,必须立即行动:
- 快速转移: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松开领口、腰带等束缚衣物,促进散热。
- 紧急降温:用湿毛巾或冰袋冷敷患者额头、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部位;用凉水喷洒或擦拭全身,或用凉水浸湿的衣物包裹身体;有条件者可将患者浸泡在15 – 16℃的冷水中降温,但要注意避免浸泡时间过长导致低体温。
- 及时送医:在降温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转运途中持续监测体温和生命体征,避免颠簸加重病情。
高温热浪是夏季常客,热射病并非不可战胜。掌握科学的防治知识,提高警惕,既能享受夏日乐趣,又能守护生命健康。若出现中暑症状或对热射病防治存疑,可及时就医咨询,让我们共同度过一个清凉、安全的夏天。
饮食贴士
科学防护肠道健康的五大要点
随着盛夏来临,清凉爽口的冰淇淋、冰镇饮料和凉拌美食成为市民餐桌上的“常客”。然而这份夏日惬意的背后,肠道正面临重重考验。北部战区总医院内窥镜科杨卓主任透露,近期门诊因腹泻、腹痛就诊的患者数量显著增加,夏季已然进入肠道疾病高发期。
夏季高发的肠道问题中,感染性腹泻最为常见。食用被细菌、病毒污染的食物后,患者往往会出现腹泻,并伴随发热、呕吐等症状。此外,暴饮暴食、冷热食物交替进食,极易引发消化不良,导致腹胀、嗳气。而抗生素滥用、饮食结构单一等问题,则会打破肠道菌群平衡,造成便秘或腹泻。
AI生图
如何科学守护肠道健康?做好这5点。
1、饮食上务必保证食物充分加热,严格做到生熟分开,瓜果彻底洗净,隔夜饭菜加热透;
2、生活习惯上,空调房内注意腹部保暖,冰饮少量慢饮,晨起一杯温水调节肠胃,适当食用姜、蒜等天然抗菌食材。
3、日常可多摄入酸奶、泡菜等富含益生菌的食物,搭配燕麦、香蕉等益生元食品调节肠道微生态;
4、腹泻后及时止泻,并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
5、保持充足睡眠,避免正午外出,适度运动增强体质也至关重要。
杨卓主任提醒,儿童、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若出现腹泻持续超2天、便血、严重脱水,或伴有高热、剧烈腹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40岁以上人群及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者,若出现持续腹痛、排便习惯改变等异常,应及时进行胃肠镜检查,防患于未然。
银龄守护
黄金十分钟!
夏季老年人防暑养生保健快跟着做
夏季酷暑难熬,老年人素体羸弱,进入夏季抵抗力明显下降,养生便显得尤为重要。面对暑热挑战,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张雷医生为老年人开出科学”凉方”。
一、防暑避湿、谨防疾病
夏季暑热湿盛,高温天气老年人要避免或减少外出,确需外出要做好防护、防嗮。常洗澡,保持皮肤清洁,预防皮肤疾病,晚上还应多注意保暖,以免受凉而诱发疾病。
二、饮食清淡
夏季老年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差,所以饮食宜清淡,尽量多吃容易消化且富有营养的新鲜食品,不吃隔夜食物,饮食也要定时定量,有规律。夏季是胃肠病的高发季节,同样也是瓜果上市较多的季节,要注意饮食卫生,防止食物中毒。
三、增加消暑饮品,减少碳酸饮料
夏季天热温度高,出汗多,老年人可多摄入豆浆、牛奶、绿豆汤、蔬菜汤、冬瓜海带汤、酸梅汤、菊花茶、金银花等消暑食品与饮品,避免或减少碳酸饮料、冷饮等对胃肠的刺激。
四、适当降温
温差要适度,一般室内比室外低5—8℃为宜,不宜长期用电风扇和空调,室内要保持空气流通。
五、晚睡早起
夏季日照时间长,昼长夜短,老年人在这个季节的作息时间不妨顺应自然界变化稍作调整,建议就寝时间在晚上10点之前,起床时间在早上6点左右。
AI生图
起床后有一个“黄金10分钟”,将这10分钟利用好了,全天精力充沛,长期坚持下来能延年益寿。
1.两手对搓一分钟——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手掌快速对搓一分钟,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从而提高免疫力。
2.手指按摩头部一分钟——舒筋活络:每天早晚用手指顺着头皮经络方向,从前额正中开始,以均匀力量,向头部、枕部、颈部梳划,然后再梳两侧,促进新陈代谢,改善和提高头部的血液循环。
3.轻揉耳轮一分钟——缓解耳鸣目眩:人的双耳有很多穴位,每天按摩能起到疏通经络、运行气血、调理脏腑功能的作用。
4.转动眼睛一分钟——提神醒目:闭目将眼球从右到左,再从左到右各转 5 次;然后睁眼,平静端立或坐定,用眼依次注视左、右、右上角、左上角、右下角、左下角,反复 5 次,有强化眼肌、提神醒目的作用。
5.拇指揉鼻一分钟——呼吸顺畅:用双手拇指上下揉鼻50次,可祛风雍塞,开肺窍,对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等有预防、缓解功效。
6.擦面叩齿一分钟——牙齿保健:仰卧床上,两手擦热,再擦面 20 次左右。同时,配合叩齿 36 下,将产生的唾液缓慢咽下,每天起床时做一做这个动作,可改善面部微循环,减少脸部和颈部的皱纹,固齿健脑。
7.轻搓揉腹一分钟——促进消化:双手掌心交替,顺时针方向轻摩脐周各 20 次,有助于改善各脏腑机能。经常坚持揉按肚脐,可以健脑、补肾、助消化、安神降气、利二便。
8.收腹提肛一分钟——锻炼括约肌:日常生活中,训练提肛,可增强肛门括约肌的收缩力,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和预防痔疮的发生。
9.伸屈四肢一分钟——心脑血管健康:身体躺平,头略后仰,两脚和两手做伸屈运动,打开一夜睡眠后僵硬的关节,使血液加快流转,促进心脑血管健康。
10.学会正确起床:正确的起床姿势是,先将身体由卧位变为半卧位,再慢慢转身,臀部、大腿坐至床边,双手支撑床面,然后全身下地,直立。
学会夏季防暑养生,助力健康生活,祝愿老年朋友们都能拥有一个健康、祥和、安稳的老年生活!
记者赵燕、姜晓菲
来源: 辽沈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