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笔记说到,爸爸所在病房的医生对癌痛的管理并不专业,我是怎么发现的呢? 刚入住这家医院的时候,爸爸的疼痛还没有那么厉害,镇痛主要是靠芬太尼透皮贴,他还能喝点流质,因此可以适当服用镇痛药。我问爸爸的管床大夫,这边的镇痛怎么样,医生说我们这边透皮贴和吗啡都有,只要疼就给,这个你放心。

也是怪我没有上心,到后期爸爸开始打吗啡以后,每次都是爸爸喊疼了,我们去找医生开一支吗啡,打上,但从打针之后的2小时内,爸爸一直喊疼,我还以为爸爸的癌痛已经到了吗啡都不管用的地步,但医生说吗啡最多只能4小时打一支,因此我只能通过给他播放音乐转移注意力的方式让他强忍一下,一直忍到满足4小时以上的间隔,而且如果满足间隔后他没再喊疼,我们也就不打针了。就这样,我们一直是爸爸喊疼且满足时间间隔大于4小时了,打一针,如果爸爸没喊疼,就不打。这样不规律的用药,有时一天打4支,有时一天打2支。
后来我越想越奇怪,医生说吗啡一般20-30分钟开始起效,为何爸爸2小时了还说痛,2小时后才平静一些呢?癌痛按说不是应该只会加重不会减轻吗?为什么打过4支后还能有一天只打2针的时候呢?直到有一天我看xhs才刷到说“对于癌痛,止痛剂要按时而非按需”,也就是说要规律用药,到了时间就算病人没喊疼,也要打针,来保持药物浓度在一定的水平上,否则不规律用药病人会受到癌痛的折磨,还可能导致耐药等不良影响。第二天我就镇痛剂用药问题跟爸爸的管床医生讨论了一下,几句聊天我就知道他们管理癌痛是按需而非按时。于是我马上要求疼痛科进行会诊。
后来医院管肿瘤病人镇痛的相关科室的大夫来了,看了我爸的情况和病例后,建议除芬太尼透皮贴外,每8小时一针吗啡按时规律用药,如果期间病人还喊疼,再调整到6小时一针,一天最多用4针(但之前爸爸管床医生说最多可以4小时打一针,一天打6针)。如果病人还是狂躁,可再加半支安定。会诊的时候我爸所在病房的主任陪同,他们这个科室的大夫,大概也是从我爸这里习得了“按时不按需”的知识吧。
会诊后,爸爸的镇痛剂改成了每8小时一针的长期医嘱,按时打;但第二个间隔的时候,爸爸没有到8小时又喊疼了,于是我们直接要求改成6小时一针,爸爸果然好多了,起码白天没有喊疼,一直很安稳。这样一直就到了上一篇笔记说到的凌晨狂躁而不给安定只给吗啡的蜜汁操作。 通过这件事我发现有时候不能完全信任医生,特别是医疗水平一般的医院的医生。自己多学习吧。